我得很坦白的講,我之所以被這部電影所吸引的原因並非是伊勢谷友介而是是枝裕和(伊勢谷友介先生的影迷不要打我),是枝裕和《橫山家之味》是一部非常對我的胃口的電影,同時也對我有一定的影響,所以這部第一次在台灣放映的電影自然也是我很想朝聖的目標。《這麼…遠,那麼近》是以日本沙林毒氣事件為題材的電影,不過從角度到氛圍在在都是是枝裕和的味道,對於熟悉他作品的觀眾應該能夠感覺到他的手痕。影片一開場就先描繪了各個主角們彼此絲毫不相關的生活,這部分讓人聯想到《空氣人形》中的眾多人物的生活切面,不過不同於空氣人形簡單的描繪,《這麼…遠,那麼近》則藉由這些角色的毫不關聯刻意帶出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看吧!果然是是枝裕和的電影。接著我們看到這些角色總共四人聚在一起,前往山林當中祭拜,這時才慢慢的發覺原來這些人是奧姆真理教加害者的親人。
我想這部電影那股極為沉緩的節奏,大概是是枝裕和作品當中最慢的吧!同時影片大多數時候是沒有配樂的,輔以大量的細節表現出低迴的情感,讓人逐漸的陷入其中的氛圍。是枝裕和對我而言是非常溫柔的導演,即使是以社會事件為基底的《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他都並未被社會批判或是議題有所限制,反而透過他的觀察與關懷,重點因而更聚焦在情感上,人的寂寞或人的孤獨,即便無奈但我總在他的電影中看到更多的體諒與包容,《這麼…遠,這麼近》這部電影更能夠看出是枝裕和這方面的特色,影片透過這些親人的眼光,看著她們的親友加入了奧姆真理教,影片並未批判或是醜化,因為這些入教的親友們,一個個都是寂寞孤獨的人,對他們而言,教團能讓它們有所共鳴,能夠找尋自己的理想。
但這部電影最讓我感動的地方在於是枝裕和拍出最溫柔的部分在於這些主角們的內心風景,不光是他們的親人的感到對自己社會失望,他們自身的生活也難以說服人是令人嚮往或是值得的生活,他們自身也都有可能是導致自己親友入教的其中一個原因,片名所指的距離可以是主角們與親友內心的距離,也可以指主角們自身內心與回憶或是心魔的距離,而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是這樣,既近卻又遙遠,身邊最親的人卻不一定是最了解他的人,影片更多了一個當時與親友們一同在教團生活的人,最終卻逃開了,自己的想望最終卻也無法認同教團的作為,這些描繪都是人之間內心距離的寫照。
影片後頭有一個橋段讓我相當深刻,影片開頭那些看似疲累或是孤獨的生活,在眾人終於離開山林之後,一個一個透過電話,與家人或公司,與自身的生活重新聯繫上,突然之間這些生活不再像一開頭那樣呈現的難以忍受。生活上本來就有很多難以滿足的事,難免會寂寞,偶爾會難以忍受,但好在有是枝裕和這樣的導演,他的電影不會是皆大歡喜,總有無奈也無法改變的地方,但他的電影指出也有希望與溫暖,總會有動容的時刻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