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評分方式 ★★★★:excellent ★★★:good ★★:average ★:poor ╳:bad

目前分類:名家電影 (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0+10.jpg 

我是在金馬的開幕片上看這部《10+10》,整場的引頸期盼與熱情確實讓人感覺好像見證了什麼,而其表現與成果確實讓人極度讚賞。在這國片大發的一年,這部電影的產生更像是一個象徵或里程碑,而確實這20位導演也的確做到了,許多短片已經可以堪稱出色,更可觀的是這些導演們的嘗試與創意,從大師到新銳只有精采兩個字能形容。

picx_fttw2314137121.jpg 

好啦!!冠冕堂皇的話說完啦!!回歸單純的討論電影,我認為《10+10》其實挑戰且呈現了這些台灣新銳與大師的才華與創意,打從第一段的王童就呈現了現在電影的熱潮與趨向。王童的謝神從兩個人搬著一個大箱子爬山做開頭,逗趣又自然的表演相當讓人喜愛,原來這兩個人中樂透,為了謝神特地帶著許多器材,在小廟的神明面前辦一場電影院,更逗趣的是還趕流行讓神明帶起了3D眼鏡看《阿凡達》。我覺得王童的謝神相當巧妙的融合了小品且具有台灣味道的喜劇,同時呈現了現今電影的熱潮,讓人不禁莞爾。不過我認為在氛圍上王童的喜劇在五分鐘的篇幅中不是太成功,相反的吳念真的《有家小店叫永久》,透過一個阿嬤所經營的一家雜貨店,將人情世俗的氛圍展露無遺,更有著吳念真一向的念舊感,同時也對比了社會的快速變遷與變化,無論是生活樣貌(雜貨店與7-11的對比)或是兩代的價值觀不同,在短短的篇幅中卻呈現了這麼多的角度,吳念真確實很有兩把刷子。

picx_fttw2314137112.jpg 

魏德聖的《登場》描述在《賽德克巴萊》飾演莫那魯道的林慶台藉由他個人的信仰,闡述他對登台的想法,輔以《賽德克巴萊》一起看的話我認為會更有意思。鄭文堂與《台北星期天》導演何蔚庭都以老人為主題,鄭文堂《老人與我》透過一個失智老人的角度,道出了對人的感恩,遊走於紀實到劇情電影之間,既有社會議題的展現同時也突破電影的界限。相反的,何蔚庭的《100》乍看之下有些令人不解,五分鐘的篇幅呈現一個百歲人瑞的生活,雖說看的當下令人不解,不過這個短片其實很有何蔚庭對於形式突破的特色,雖說表現方式大不相同背後的實驗精神其實很像他的舊作《呼吸》跟《夏午》。王小隸的《釋放》剛開始頗不錯的,但是整體對我而言卻是明顯的不佳,《釋放》其實相當的具有實驗性,從一開始的默片字卡,到後頭藉由台灣地震的能量釋放隱喻情慾的釋放,從形式到內容都相當的挑戰也具有可看性,但是呈現的結果卻是相當的混亂,觀點與想法也都無法展現。相反的,陳玉勳的《海馬洗頭》徹底了表現了什麼叫做黑色幽默,李烈飾演的女子為了洗掉被小情人甩掉的記憶,來到了一家提供「海馬洗頭」可以洗掉記憶的美容院,短短的篇幅中盡是黑色幽默的全力展現,同時也巧妙運用的剪輯的技巧表現了電影語言的可能性,而那令人驚異的結尾令人更是大笑之餘也不寒而慄,陳玉勳的《海馬洗頭》可是說是《10+10》裡的一大高潮。

picx_fttw2314137123.jpg 

朱怡平的《無國籍公民》在劇情上雖有明顯的瑕疵,不過其拋出來的議題依舊令人思索,同時影片也間接的穿插過去的《異域》以及亞細亞的孤兒這首歌,快速的節奏以及小甜甜令人刮目相看的表演,讓《無國籍公民》還蠻好看的,雖說我對朱延平的煽情有些受不了,不過過去戰爭的情景對比到現今社會這個部分表現手法以及內容依舊讓我頗讚賞同時也更加思索。張艾嘉的《諸神的黃昏》則是談論這幾年台灣的死刑問題,影片以一名教誨師寫給死刑犯的信為主軸,表現手法與其說像電影不如說更像是影像詩。沉可尚的《到站停車》可就是真正的恐怖啦!影片以一名女公車司機為主角,輔以一些孕婦、學生等乘客,前四分鐘完全就是一個公車司機日行生活的寫照,影片卻在最後的一分鐘急轉直下,《到站停車》除了暗喻了常規中的暴力之外,影片中那開門與不開門的抉擇更一語道破了墨守成規的陳腐沉可尚確實是一位讓人指日可待的一位新銳導演。

picx_fttw2314137149.jpg 

不過若要論恐怖,《第四張畫》的鐘孟宏所拍攝的《回音》大概是贏家,影片從一名男孩在廁所被霸凌所開始,向來頗有風格的鐘孟宏藉由影像與攝影機的運動讓《回音》有著突悌且大膽的氛圍,而那股潛藏卻又不刻意直視的暴力,更是讓人直接聯想到麥克漢內克的《大快人心》,從內容到表現手法都相當的出色,更令我難以忘懷的是那股殘酷的氛圍宛如回音一般,直到看完都還是很印象深刻。我不是很喜歡蕭雅全的《第36個故事》,因為太過刻意且蒼白,雖說有著相當好的內容,但其感情乏味的可怕,這次他的《有一好沒二好》我覺得多少還是有著同樣的問題,不過故事題材相當的好玩,宛如一道簡單的甜品。不過這種情形不光是蕭雅全有這樣的情況,拍過甜美的《一頁台北》的陳駿霖也有類似的缺點,《一頁台北》的缺點其實很明顯,在感情的刻畫上不夠深刻且動人,他的《256巷14號5樓5 1》題材挺有趣的,描述一對即將新婚的情侶般進一棟公寓,但洗衣機太大無法直接搬進來,只好用懸吊的方式帶進屋內,從屋內小倆口的意見不合到屋外人群與車輛的混亂情況形成一種對比與呼應,屋外的紛紛擾擾好玩也呈現了一種荒謬的生活面貌,相較之下張紹涵與張孝全幾乎不來電的表演實在很難說服我他們要新婚了,同時情感的轉折也不夠(尤其是一句「我們可以的!」,我腦中就質問哪裡可以呀?!),不過即使如此,陳駿霖的用心與巧思仍然讓人看的到,也因此其創意與可觀仍然是值得肯定的。

picx_fttw2314137108.jpg  

碰觸到政治議題的有張作驥的《1949穿越黑暗的火花》以及鄭有傑的《潛規則》。《1949穿越黑暗的火花》是以古寧頭大戰為背景,以一個女孩的視角來見證當時的大戰,整個短片宛如看好萊塢戰爭片一樣,證明了台灣電影確實可以有這樣的水準(不過背後確實是砸了不少錢),但張作驥畢竟不是史蒂芬史匹柏,影片除了呈現1949年同時也呈現了現在的樣貌,當時的建築是現在的古蹟名勝,兩岸的狀況自然也隨時代變化,當中時代變遷的唏噓,確實不言而喻。相較之下,鄭有傑的《潛規則》則用一種極為幽默的角度來挑釁電影界檯面下的"潛規則",影片無法開拍,因為劇組找的場景有一個很大的台灣國旗,這下怎麼辦才好?這樣怎麼賣到對岸去呢?就在這一串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潛規則》用一種極為幽默的角度來嘲諷了其背後荒謬的情形,讓人好笑之餘又佩服鄭有傑的直接了當,而那令人拍案叫絕的結尾更證明了鄭有傑是說故事的高手。

picx_fttw2314137144.jpg 

拍過《冏男孩》楊雅喆一樣專注在他所感興趣的題材,一名男孩每天被老師處罰,卻還是快樂的唱著無聲的歌,女孩則是班上的第一名,即使故意犯錯老師也依樣不處罰他,楊雅喆在極小的篇幅中,談論了現今教育的缺失,更進一步碰觸了體罰的問題,其對抗以及批評的力道更襯托了女孩與男孩之間淡淡的感情,簡單的小品卻極有深度。戴立忍的《鑰匙》以桂綸鎂為女主角,她彷彿是不小心將鑰匙遺忘在家中,但背後似乎有別的理由,女孩在無人的大廳中午舞蹈了起來,宣洩了他的感情,戴立忍的這一段雖說沒有什麼劇情但是感情相當的充沛,最主要當然還是桂綸鎂的演出以及她的氣質,雖然這樣有些小八卦,不過我覺得正因為是戴立忍所以桂綸鎂才有這樣好看的演出,一個導演的眼光可以去影響在他鏡頭下演員的表演,從以前楚浮的《夏日之戀》中的芬妮亞當,阿薩亞斯的《錯的多美麗》中的張曼玉,我覺得在這個短片中,我們從沒看過的桂綸鎂的表演面向被帶出來了,她的脫俗氣質以及有些男孩子氣都表現了出來,也因此我認為《鑰匙》的好看就在於桂綸鎂,也因此這個簡短的短片才能有著充沛的感情,相當好看。

picx_fttw2314137148.jpg 

陳國富的《初登場》以及侯季然《小夜曲》不約而同都在重現一個時代的氛圍。《初登場》以一個女歌手因為排演不順利而被換下場,就在一個人獨自在後台傷心難過時,一場奇幻的相遇讓這女孩重拾信心,陳果富不僅拍得頗有韻味,也宛如見證了一個時代與一個歌手的產生。而侯季然的《小夜曲》則是重現1954年的時代,人群靜靜的聽著歌手所演唱的歌曲,最後侯季然將時代拉回了現在,當時的歌手紀露霞依舊在錄音室唱著歌,宛如那個時代從未消失過一般。不過若要說緬懷時代,描繪時代的變化,還是作為壓軸的侯孝賢導演的《黃金之弦》最有韻味,從梅芳與舒淇之間的對話,淡淡的討論著手中的金條,說出那個時代的故事以及手中金條的意義,從梅芳傳承到舒淇,其背後的回憶與往事淡淡地不言而喻的呈現在這五分鐘短片中,其氣度果然還是只有侯導這樣的大師才體現的出來。

picx_fttw2314137105.jpg 

《十加十》是一個相當成功的策畫與創作,不僅完整體現了一個台灣電影的樣貌,其多元與意義更是其最大的可看性,更讓我驚豔的是絕大多數的短片都有著一定的水準。《十加十》可以從中看到這些導演們對台灣的看法,對現今社會的反思,我認為確實台灣的社會與電影界需要一個這樣的電影,來讓我們深思,同時也象徵著台灣電影的創作力,《十加十》不僅僅只是背後意義大於實質意義的電影,他是一部呈現給台灣的一個作品,對我而言,《十加十》更像是一首關於台灣的詩篇,獻給台灣的電影。

李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mores perros.jpg 

導演專題:阿利安卓剛札雷伊納利圖(1)


伊納利圖那驚人的敘事與觀點早在他的第一部《愛像一條狗》裡就已經展現的淋漓盡致了我開始熱愛他的電影是從《靈魂的重量》開始,那錯綜複雜的形式讓我從片頭到片尾都深深的被吸引住,不只是炫技而是從形式就飽含著著情感的張力,也是從這部電影開始熱愛觀看電影。

伊納利圖的電影向來都有著相當複雜的劇情,格局與選才向來也都不簡單,也因此有許多一般觀眾(非影展型的觀眾)看完電影之後都是不解,尤其是後來的《火線交錯》從片名到刻意強調的卡司(布萊德彼特主演)騙了不少觀眾進場,但後來他在好萊塢的兩部作品《靈魂的重量》與《火線交錯》都說明了伊納利圖的才華能夠吸引的到許多明星的欣賞與資源

Amores perros 2.jpg  

《愛是一條狗》大致上是一個多線穿插的三個故事。蓋爾賈西亞貝納飾演的是一個愛上嫂子的小混混Octavio,為了籌錢帶著嫂子以及她肚中的孩子離開哥哥,決定讓他的狗參加鬥狗比賽好賺取私奔的錢。一個漂亮名模與一名有婦之夫有染,因為一場車禍中斷了她的事業,也一舉揭露了她的愛情之脆弱。一個表面是拾荒老人的老漢,但其真實面目是一名深藏不露的殺手,養了一群狗,意外目睹了一場嚴重車禍,一場影響三人的重大車禍。

伊納利圖相當明顯的敘事風格在這部電影中就已經展現出來,不過大致上整部電影還是可以分為三段,但是許多的線索以及吉光片羽卻又分別錯落在其他的片段當中,彼此呼應且連結。其實更讓我驚豔的是明明是三個不同階層與背景的故事,其內容與意涵卻是相輔相成的,影片中的每個角色都在汲汲渴求著他們的想望,《愛是一條狗》一舉指出了無論是貧或是富,無論是甚麼樣的處境,都有著必然的渴求以及不可得的宿命。小混混冀望者與嫂子私奔展開新生活,名模則是希望事業與愛情一飛衝天,老漢則是有其隱藏的真相,渴望有天能說出且釋懷。

Amores perros 3.jpg  

第二段名模的部分大概是最能表現渴求與失落的一個段落了,名模與有婦之夫所居住的新屋在搬進去不久之後,地板便破了一個大洞,而名模所養的小狗也意外跌進去,接著便出不來只能在整間房子的牆壁之間徘徊。相當有意思的伊納利圖利用狗來穿插在整部影片當中,不僅讓狗有者不同的際遇,甚至還有了不同的用處(狗成了混混賺錢的工具或是老漢家人的替代品)。因為狗兒的意外引起了名模與丈夫之間的口角,看似完美快樂的愛情也透過這麼表現式的手法表現出其脆弱之處,而到最後為了救小狗被丈夫四處打洞的房子,卻也成了兩人愛情的脆弱最為明顯的象徵。

整部片當中最為重要的一場戲無非就是改變眾人的車禍戲,伊納利圖不僅拍得夠有力道夠有魄力,更透過線索的拼湊與剪接還原了每個人當時的情形,伊納利圖的多重故事技巧做了最棒的示範。混混在車禍中所遺失的不僅僅是狗兒與賺取的金錢,同時也一舉搓破了他的妄想與不實際的希望。也因此最後即使混混懇求嫂子與他一同離開,嫂子的回答也一舉帶出了混混這個角色的悲哀面。而在車禍中救回了混混的鬥狗的老漢(同時也帶走了混混所賺的錢),卻因為鬥狗兒失去了所有的狗兒,但同時也讓他面對了人生的遺憾與家人,讓老漢有了得到救贖的可能。

Amores perros 1.jpg  

愛情是個婊子,這是這部電影的片名。在這整部電影中,汲汲於渴望的角色們,在伊納利圖強而有力的影像語說故事技巧中,確實傳達了愛的失落與渴求,更同時顯現了命運的巧弄與多變,而穿插在整部電影各個角落的狗兒,有者不同的際遇,也有不同的生活。伊納利圖並不是全然悲觀的,混混的離去雖然少了愛人的陪伴,但離去卻也是解脫了在哥哥家庭裡的束縛,名模與丈夫在殘破的家裡仍然還在一起。這是接受且了解了真相,坦然面對自己的際遇,如同老漢最後走出了自己一直以來的遺憾,伊納利圖確實是拍出了不令人唏噓卻也深受感動的一部傑作。

筆者評分: 10/10

觀賞地點: 2011金馬奇幻影展

影片資訊: 這部影片已經是2000年的電影了,就我所知台灣只在金馬影展上展過。不過伊納利圖除了這部電影之外,接下來的電影都有引進。

文章標籤

李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ears of april.jpg-2.jpg

一開始光看劇情介紹只以為是一部戰亂中產生愛情的電影,但[四月情塚]相當不簡單,影片中所挖掘出的複雜人性與慾望相當具有可看性,配上北地冷冽的景色更襯托出戰爭的冷酷,也對比了劇中角色各個隱藏在心底深處的慾望。

影片剛開頭就是白軍正在追擊紅軍(一支由女兵的所組成的隊伍)女主角Miina也在這支隊伍當中紅軍努力的反擊卻仍敵不過而被逼進了絕路,為了自己的生命而投降,接著這支隊伍被俘虜被白軍帶回強暴,影片以女主角Miina為主呈現這群女兵一一的下場,也表現出當時戰爭所產生的黑暗面,接著便是這群女兵槍決,只有一名士兵堅持必須以公正的法律來制裁,這名士兵也就是男主角Aaro,最後Aaro發現女主角Miina只是假死,不顧軍中長官的反抗與組饒,堅持帶著Miina去接受所謂Aaro口中公正的法律,其實剛開頭我有些好奇為何導演不呈現兩派人馬的立場以及為何而戰鬥,只是簡單的講這是芬蘭內部的戰亂以及白軍對抗反抗的紅軍,只是簡單陳述狀況而不呈現歷史背景,直到接下來後面的情節才了解到說導演根本不談論戰爭以及戰爭的源起,而是戰爭下人的慾望與人性。

picx_ftfi4092046102.jpg

Aaro單獨帶著Miina接受審判的途中,Miina企圖逃跑卻讓兩人流落至荒島,孤男寡女兩人在島上......先聲明可不是產生什麼浪漫的火花,Miina發著高燒Aaro細心的照顧著她,Miina病好之後卻不時誘惑著Aaro好換取脫逃的機會,Aaro也因此與自己的慾望產生抗拒,為了不違背自己所相信的正義,只能自我發洩堅守自己的為人,而Miina也逐漸了解Aaro的不同,然而兩人是否有產生情愫?這個問題直到後來的情節才解答,導演並沒有在這部分琢磨很多,我們也只能了解到這兩人之間已不尋常,刻意得不講明,也使得這個部份顯得隱晦,也成為無論是觀眾或是劇中角色對兩人都好奇以及聯想的部分,Aaro把Miina帶到法官Emil面前,Emil也得知兩人曾單獨在已在一個孤島相處一個禮拜,剛開始Emil像是把Aaro當成兄弟般照顧,Aaro也把Emil當成心中認定唯一能公正的實行正義的人,然而劇情完全無法預料,慾望與人性的糾纏盡使所有事情開始超出常軌。

picx_ftfi4092046103.jpg

人性本來就很複雜,電影中無法預料的劇情就如同人性般無法預料,所有的角色都處在一種夾縫中的感覺,不光是夾在兩邊軍隊中間的戰場,也處在選擇的兩難中之中,Aaro與Emil都是這種狀況,Emil是名文人,卻得被派上戰場作一名法官,與其說是一名法官不如說是一個處決者,因為他掌控著生殺大權,甚至得自己親自殺人,而Aaro也同樣處在自己心中的戰場,不願卻又必須身處在兩難之中,Miina則為了遵守與人訂下的約定選擇保有自己的生命,即使是出賣肉體也願意做,每個人都有著心裡底層的慾望,無論是生存、性、愛情以及逃避的慾望到影片的後半部也漸漸的顯露出來。

picx_ftfi4092046101.jpg

男主角Samuloi Vauramo將影片的靈魂人物Aaro發揮得相當的好,一種不同於戰場中的其他人,多了幾分單純和乾淨的感覺,整部影片的取景也多半是在極為荒涼的林地之中,影片的中冷冽的氛圍對比了劇中所有角色潛藏的慾望,片中冷調的畫面加上某種安靜壓抑的氣氛,卻又不時出現大膽的畫面,這些明顯流露的慾望雖大膽,然而卻又總是有著一股更深層的欲望在其後流動,而這些慾望的呈現導演拿捏得相當的好,隱晦卻也不時竄出些蛛絲馬跡,這也是這類戰爭片較少出現也較少關注的部分。

picx_ftfi4092046104.jpg

[四月情塚]是一部講被埋藏在戰爭深處底層流動的慾望的一部電影,人性與慾望的相互糾纏在片中作了相當不錯的呈現,導演在結尾留了一種延續的希望,所有的角色都做了他們的選擇,無論下場是好是壞導演都沒把希望從中抹去,雖說我認為導演所留下的希望有些刻意,但換個角度想如果能從這希望去做延伸,當中的角色能夠脫離戰爭或是選擇的困境,倒也是一個能讓我在看完這部有點沉重的電影後能夠喘口氣也抱著希望走出戲院的不錯ending了。

筆者評分: 7.5

IMDB: 6.7

觀賞地點:2009金馬影展

可看性:戰爭中兩難的處境、隱晦的慾望

適合觀眾:喜歡描述人性影片的觀眾、喜愛劇情片的朋友、想看點不同的戰爭片的朋友

李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Lola.jpg

去年在金馬影展上看過布里蘭曼多薩的[高潮滿座]之後,相當喜歡[高潮滿座]這部電影且開始對這導演相當的感興趣,台灣目前有引進的作品就是[情慾按摩院],也是一部相當可觀的電影,去年因為時間排不上錯過了引起坎城極大爭執的[男孩看見血地獄](後來得了坎城佳導演)令人扼腕。今年入圍威尼斯正式競賽的[阿嬤打官司]是我相當早就排進片單的作品,這次沒有了[高潮滿座]中那慾望的滿溢,然而底層生活的直擊氛圍卻也更加強烈,而那生猛有勁的鏡頭語言仍舊是他相當可觀卻也是最令人爭議的地方。

兩個年邁的阿嬤她們的名字都叫Lola,一個是受害者的阿嬤,另一個則是被害者的阿嬤,兩人彼此都為了自己的孫子而心力交瘁。一個是四處借錢想讓她的孫兒回到身邊,另一個則是為了孫子的告別式忙碌奔波;一種底層生活的無力與生活困境,在曼多薩的電影語言中展露無遺。

Lola 1.jpg

曼多薩最為人所知的大概就是他那暈死人不償命的手持鏡頭,不過我認為這次的[阿嬤打官司]應該是他作品裡算是比較不暈的啦!之前的[高潮滿座]的鏡頭徘徊在一場又一場生猛的性愛場面,鏡頭也幾乎不脫離電影中的戲院,在戲院的上上下下游移,後來的[男孩看見血地獄]聽說更有一場非常長的開車戲,基本上能看他的電影的觀眾,都是不能怕暈的,但我認為其鏡頭語言的生猛其實是有其用意與道理在的,曼多薩的電影都會將菲律賓一種底層生活的氛圍與情境給拍出來,而往往那場面總是叫人難以接受或是為之鼻酸。

Lola 2.jpg

我認為許多的觀眾不理解曼多薩的電影會有兩大原因,其一當然就是罔顧觀眾舒適度的鏡頭使用,毫無疑問他的電影都是在折磨觀眾,其二是觀眾無法了解他的電影所求為何,這情形在[高潮滿座]其實特別的明顯,因為[高潮滿座]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故事線,整部電影都是充斥著一種漫溢出畫面般的慾望呈現,而那底層生活渴望與慾望在曼多薩的電影裡,更與性愛的渴求一樣讓人無所抗拒。即使是早期的[情慾按摩院]也都是碰觸了我們從未看過的角落,白天處理父親的喪事,晚上做男同志按摩服務,慾望與死亡的對比,不禁讓人佩服曼多薩的大膽與生猛,也對電影中所隱含的底層生活讓人不忍卒睹。

Lola 3.jpg

[阿嬤打官司]相較於[高潮滿座]其實顯得直接很多,我們看到兩個阿嬤四處為了他們的孫子奔波借錢,一個是被害者的立場,另一邊則是加害者,但影片並不是要什麼討回公道之類俗套劇情,我們看到的更多是兩個阿嬤為了孫子的事而四處奔波,而在這四處奔波的過程當中幾乎都是為了錢而奔走,曼多薩並不是要講求什麼誰對誰錯的立場,而是藉由這兩個阿嬤所遭遇的困頓去輻射出底層社會的窘迫,同時也輻射出許多社會問題,然而曼多薩即使是處理這樣底層寫實的題材,我認為都並不煽情。

Lola 4.jpg

我並不認為這是一部要觀眾同情的電影,與其說是要觀眾同情不如說是要觀眾知道人的生活其實就是這個樣子或是在我們從未關注過的角落有著這樣生活的人們,之所以不煽情是因為導演在影像上與風格上的使用,我認為導演的鏡頭是殘酷的,因為他總是直擊了兩個阿嬤最為失落或是手足無措的畫面,尤其是其中一個阿嬤在法院無法找到廁所,卻又急著開庭,因而忍不住而失禁。[阿嬤打官司]雖是描寫悲慘生活,但絕不是要走煽情路線,而是要觀眾去看這樣的生活,但我認為曼多薩這次溫柔了一些,雖說是事不如意,但生活中總是能有小小的喜悅與火花,最明顯的部分就是其中有一段被害者的阿嬤家中的水池突然冒出了一條又一條魚,讓小孩與家人都不亦樂乎,而這樣的小驚喜其實適時軟化了影片的殘酷,而兩個阿嬤最後的交集竟是如此的平實生活,卻也讓人理解到生活本是如此,追究責任是無用處的,妥協也是生活所逼,也是兩個阿嬤都必須去做的選擇。

Lola 5.jpg

兩位阿嬤的演技真是叫人敬佩,一開始以為是素人演員,沒想到是職業演員,這兩個阿嬤可說是相當厲害的撐起了整部電影同實也讓整部電影張力十足,曼多薩的這部作品雖不若[高潮滿座]這麼叫人驚艷,卻依然有其可觀之處,同時也讓他對底層生活的觀察細微的特色更為明顯,也的確是一部典型的曼多薩的作品。

筆者評分: 7.5/10

觀賞地點: 台北金馬影展

李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osemary's Baby.jpg

羅曼波蘭斯基本身的人生經歷便是一場夢魘,其作品經常流露的黑暗從早期就深藏在他的作品之中,從[反撥]、[死結]到美國拍攝的[失嬰記]都是相當黑暗題材的電影,這三部作品我個人都非常想看,由其是凱薩琳丹妮芙主演的[反撥]與經典的[失嬰記],最後礙於資金因素(學生真窮呀!!)只選擇了[失嬰記],原因是這部片的劇情較吸引我而且這部片也是恐怖片的經典,當年可遭到許多宗教團體的抨擊,讓我非常想要一睹這部片的風采,但還有一個更令人不寒而慄的因素是拍完這部片後波蘭斯基就遭逢了一件慘絕人寰的悲劇。

羅絲瑪莉與他的丈夫搬進了一間紐約的公寓,他們也認識了雖古怪卻熱心的老夫婦鄰居,就在種種的好事降臨讓夫婦倆有了幾個月的快樂生活然而幾個月過後羅絲瑪莉開始覺得一切都不對勁,詭異的老夫婦每天熱心的幫他調的藥草汁,醫生似乎總是不面對羅絲瑪莉身體真正不舒服的病因,就連丈夫一帆風順的事業也都讓她心生懷疑,她開始懷疑身邊周遭的一切事物都是魔鬼設下的陰謀,最後羅絲瑪莉開始懷疑起自己肚子裡的寶寶,這寶寶是魔鬼的目的,亦或者是..........

Rosemary's Baby 1.jpg

波蘭斯基從小便是生長在猶太家庭中,也因此他的童年生活是經常受到反猶或是戰爭所引起的波折,但最為駭人的事件是她的演員妻子莎朗塔特在自家寓所中慘遭殺害,當時的她懷有8個月的身孕而且身旁還有四名友人,所有人慘遭暴徒殺害且使整個寓所染滿鮮血,也許波蘭斯基電影中的黑暗或許多少是來自他的生平,但這不是我們需要特別專注的地方,一來[失嬰記]是完成於慘案之前,我們無須多作聯想,二來[失嬰記]的可觀主要是片中黑暗異教的不時環繞與女主角逐漸崩潰與不信任的過程,這部經典的恐怖片其影響的痕跡在較近的恐怖片其實都還是看得到。

Rosemary's Baby 2.jpg

在較近由莎莉賽隆主演的科幻恐怖片的[太空異種]中,那一頭俏麗簡單的短髮以及對丈夫和胎兒的不信任,其形象幾乎完完全全抄自米雅法羅的形象與[失嬰記]的氛圍,但格局與焦點卻仍遠遠遜於這部經典恐怖片,當然現在看來[失嬰記]並沒有多恐怖,然而女主角從一開始的懷疑到最後的不信任的過程,米雅法羅的演技與波蘭斯基的氛圍掌控都成功的塑造出了一個令人難以忘懷經典形象,影片最重要的焦點就在女主角的轉變上,從女性懷孕的擔心受怕,進而將恐懼提升加入了黑暗異教的因素,無須過多的恐怖情節,只要將女性對懷孕的期待轉變為害怕,就也能令觀眾開始跟著女主角懷疑周遭所有人,開始懷疑這到底是女主角自己歇斯底里的行徑又或著真是背後黑暗所掌控的陰謀?

Rosemary's Baby 4.jpg

從[水中之刀]我們就可以看到波蘭斯基對人性之敏銳的觀察以及氛圍之準確的掌控,在[失嬰記]一樣可以看到他在這方面的傑出表現,剛開頭的部分我們可以看到男女主角搬進新家的愉悅氣氛,也許事業並不是相當的順遂,男主角也只是偶爾抱怨爭取不到理想角色的事情,而過於熱情古怪的老夫婦其實也就只是一件生活的瑣事,甚至也就只是閒餘飯後的小八卦,但波蘭斯基夠厲害,將都市傳說與異教黑暗漸漸的融入其中,也許不為人注意的小抱怨,將是一個丈夫陷害妻子的一個小起因?鄰居的過度關懷也許只是確保她們的陰謀成功?這種種的行為都是出自對宗教的異樣狂熱以及人性的貪婪,波蘭斯基也許誇大但卻也造就了一種異樣的恐怖,其呈現的就只是人必然有的人性黑暗面,女主角最後的崩潰而向醫生求救,醫生卻反而將女主角送回陷阱之中,兩者不同的角度觀點和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都做了相當好的詮釋,更讓人為之一驚的是女主角最後的轉變,女主角發現了真相,她的孩子成了魔鬼最大的陰謀(是什麼陰謀呢?請自己觀看吧!因為實在是不想爆雷),雖然害怕與抗拒但最後卻反而也自然而然呈現了母性之必然有的行為,從不信任到接受,波蘭斯基對人性黑暗的詮釋都有了可怕又成功的表現。

Rosemary's Baby 5.jpg

本片成功的一個原因還要歸於女主角米雅法羅,最近大家比較知道的是盧貝松的[亞瑟奇幻王國]系列裡的奶奶,其近乎神經質的表現相當出色,從頭到尾波蘭斯基的焦點都集中在他身上,也因此女主角的演技是這類電影成功的一大要素,飾演詭異鄰居婦人的露絲葛登,其過度熱心到令人厭惡與害怕的行徑讓她以這部片拿下了最佳女配角獎,片中讓人印象深刻的幾場戲也都成了經典,例如女主角做惡夢,夢到被一群異教信徒包圍,甚至是感覺到撒旦強暴她,這場戲其迷離詭異的拍攝方式也許現今來看沒多恐怖,但其前衛性仍舊是相當可觀,部以恐怖畫面與音效嚇人,真正讓觀眾漸漸陷入其中的是女主角的崩潰過程,波蘭斯基執導的才華,即使是如此商業的恐怖片,依然是好看且出色的。

Rosemary's Baby 3.jpg

波蘭斯基的早期黑暗作品[失嬰記]是一個很典型的代表,這部片也最為人所熟知,接下來應該會開始寫關於較近期的作品,但其故有的黑暗面卻並沒有因而消失,即使不是恐怖片,波蘭斯基的作品仍很難忽略其黑暗的部分,,除了近期的作品,我也會特別打上關於今年奇幻影展所播放的奇片[什麼?],這部片的怪異將會放到最後再來講,因為這部片極度的個人,將會特別分開來談,接下來台北電影節也即將開演,接下來的影評也會盡快趕出來的。

筆者評分: 8/10

觀賞地點:台北金馬奇幻影展

李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Knife in the Water.jpg

羅曼波蘭斯基專題: [水中之刀]是名導羅曼波蘭斯基的第一部長片,我個人是十分的喜歡這部電影,無論是題材的詮釋或是執導成果都有著絕佳的表現,這部電影雖說是舊片,但以現在的眼光這部電影仍舊是十分的好看,詭譎的感情加上三位主角之間一觸即發的緊繃情緒都讓所有的觀眾有著宛如走鋼索般的緊張氛圍,波蘭斯基的才華在這部第一部就已展現,不需用過多的讚美或是褒獎,對我而言最好形容這部電影的詞相當的簡單,就是好看。

影片描述一對夫婦打算乘著遊艇好好地渡假,在前往湖邊的路程中讓一名俊美青年搭便車,甚至最後還邀他一同同行。在船上只有三人處在狹小的空間,原先一開始的和平玩笑氣氛逐漸轉變,夫妻之間貌合神離的氣息開始蔓延,兩個男主角之間的競爭味道越來越濃厚,在一晚的暴雨之後,衝突開始浮上檯面......

Knife in the Water 2.jpg

最近被捕的名導羅曼波蘭斯基是一位極具爭議的導演,這裡要講的爭議不是他的性侵案,而是他的生平所塑造出來他電影中特有的黑暗面,這次我在金馬奇幻影展上選擇了他三部電影欣賞,分別是早期的短片[兩個男人與衣櫃]、第一部長片經典[水中之刀]、觸犯宗教道德的[失嬰記]以及第一次在台灣討論與放映的怪片[什麼?],筆者五月初以及中間時期皆大病一場,接著六月初又忙學校的報告,結果導致五月竟然只有兩篇影評真是太對不起自己了,原先計畫把金馬剩餘的影評通通打完的計畫也無限期後退,也因此決定先做個專題,便是以今年奇幻影展的焦點導演羅曼波蘭斯基為主題,除了金馬的早期作品之外,筆者還會多寫幾部較近的作品來做比較,總之這是這次波蘭斯基專題的大鋼。

Knife in the Water 3.jpg

[水中之刀]不難看出這是波蘭斯基的作品,不過卻很難相信這是第一部處女作,因為其演員的表現、影片的執導、或是題材的深度與張力都是非常好看的,其成熟的力道不像是新導演會有的生澀或不穩,先就題材的方面來看,影片相當有意思的表現了三個主角之間的相處狀況,我個人最喜歡的部分會是兩個男主角之間的競爭與比較,第一個點就是成熟男主角與年輕俊美青年的相互對比就相當的有看頭,除了這樣外表對比的特質之外導演也不必避諱的展現兩人的優點與缺點,成熟男主角經驗絕對比青年來的多(從兩人處裡船上事務就可看出),卻也因經驗豐富而產生了一種優越感(成熟主角總是以船長與水手的稱呼來代表兩人的關係就能看出),其實這樣的優越感就是令女主角對丈夫乏味的主要原因,相反的俊美青年大膽卻也幼稚的表現,卻反而自始至終吸引女主角的目光,更有著年輕生猛的氣息突顯了成熟男主角的無趣(只會老生常談的討論以前船員故事),也因此才會埋下兩個男主角衝突的原因。

Knife in the Water 4.jpg

光是劇情面就相當的出色,但我認為最棒的部分卻是波蘭斯基的執導功力,光是場面調度就相當的厲害,整部電影一大半都是發生在大海上,只有三人的的遊艇上,狹小的遊艇就更能激發三個主角之間的衝突,原先簡單的出遊卻竟然能演變成一場激烈衝突,其變化的過程是非常的可觀,我個人很喜歡裡面很多的情節,裡面最能夠傳達影片氛圍且切中影片片名的就是兩名男主角玩刀試膽的部分,俊美青年毫無畏懼的玩著刀,將刀子快速的穿刺在每根手指之間,成熟男主角卻來到他面前將手伸出挑戰,青年與主角之間已有著競爭味道,卻也因為這場遊戲而顯得這個緊張氛圍是相當的可怕,也許一瞬間衝突就發生了,當青年將刀子飛越穿刺在男主角每根手指之間時最令人感到緊張,衝突?還是不發生衝突?波蘭斯基將男性之間的較量做了最佳的詮釋,接著男主角一舉揭露青年的逞強表現(之前青年在端湯時就因逞強而使手掌燙傷,卻隱而不宣),讓兩人之間的導火線開始點燃,青年的挑釁逞強表現與成熟主角的老練狡猾皆成了後來衝突的導火線之一,這場戲更突顯了波蘭斯基對氛圍掌控的成熟以及他對人性的了解透徹都相當令人佩服。

Knife in the Water 6.jpg

除了男性競爭的表現之外,[水中之刀]更有著慾望與吸引力方面的顯現,想當然關鍵點就是美麗的女主角,例如一場三人準備在船艙過夜渡過暴雨的夜晚,因空間狹小女主角換穿睡衣時,俊美青年忍不住的窺視。接著三人便開始玩起了遊戲,男主角只能在一旁老生常談水手故事,然而美青年與女主角之間的性吸引力的味道也在此時緩緩的浮上檯面,我很喜歡波蘭斯基對氛圍的掌控,透過事件或是主角們之間的對話你就能清楚的感受到三人之間潛伏的慾望與猜忌的味道,這是[水中之刀]非常好看的地方,比起較近的[外慾]或是偷情等,都讓人更是坐立難安,其準確的氛圍便是讓人難以相信這是第一步處女作的原因。更令人不禁拍案叫絕的事結尾夫妻之間在車上的對話,對丈夫而言,妻子的話是實話,又或著是謊言,貌合神離的夫婦彼此之間的猜忌,波蘭斯基將人性的懷疑與不信任做了最好的詮釋。

Knife in the Water 5.jpg

正因其成績斐然,而使得[水中之刀]成了一部經典,擺至今日來看[水中之刀]都比起許多的情慾電影還要來的驚人,我對整波蘭斯基的[水中之刀]相當的喜愛,波蘭斯基無需大膽手法或是表現就能夠將如此緊張壓力透過簡單的場景與劇情便能夠傳神的表現出來,這是我欣賞[水中之刀]的主要原因,也因為影片對人性的刻劃是十分準確的,更使得這部將近半個世紀前的電影仍能保有其厲害的張力,也讓筆者完完全全的陷入波蘭斯基電影中的人性漩渦之中,無法自拔。

觀賞地點: 台北金馬奇幻影展

筆者評分: 8/10


李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 Remember.jpg

費里尼對我這年輕的影癡而言算是挺陌生的一個導演,然而生為影癡怎樣都一定聽過他的[阿瑪珂德],這次金馬奇幻影展邀來了這位大師的代表作,那當然要好好的去朝聖一下啦!!這部影片沒有特定的故事,充斥著的是費里尼對家鄉里米尼(Rinimi)的深厚回憶。

影片以義大利一座靠海邊的小城里米尼作為背景,從男孩們在成長青春時期的小小暗戀或是對鎮上女人的慾望幻想,都有著強烈自傳般的味道,鎮上女人從名媛貴婦到街邊的妓女也都有著一套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具偏頗而是所有各類的人們都是這小鎮的一部分,對新崛起的法西斯主義的崇拜或是一些新鮮事給鎮民所帶來的活力,這是一座小鎮的樣貌與生活,這是費里尼所記得的回憶,阿瑪珂德也就是我記得的意思。

I Remember 5.jpg

讓人不免注意到這部影片的敘事方法,整部影片沒有特定的故事,從家人生活到少年的性幻想,甚至是八卦傳言,四散在這部兩小時的電影中,然而卻不會有突兀或是多餘的感覺出現,而是相當順暢的就將一個小鎮的大大小小的風貌呈現在眼前,許多看似詭異或是好笑的畫面,其實都充滿著一種極真實感,所以這部片看完其實在很多方面他都有著一種濃厚的自傳味道,特別是描寫男孩們那年少輕狂的行徑與成長的幻想。

I Remember 4.jpg

影片有相當多的部分是以一群少年的生活為故事主軸,還有其中一個家庭的即將成年的青年,我們可以從這樣的片段感覺到極度自傳的味道,如果說這些故事就是費里尼青春寫照我不會有任何懷疑,我甚至懷疑片中少年們對較豐滿女性的強烈迷戀,其實也就是導演自己的傾向,而成長所吃的苦在片中有著相當誇張又好笑的怪異呈現,青年迷戀豐滿巨大的香菸店老闆娘,藉由舉起老闆娘來逗她開心,結果卻反而因為體力不支,接著就臥病在床無法出門,看似誇張卻也相當精準的呈現了少年思春的狂想與衝勁。

I Remember 3.jpg

除了這些來來去去的人們與故事之外,其實最重要的要角就是這座城鎮本身,因為整部影片大大小小的故事與活動通通發生在這座小鎮上,一開始片頭便是春天來了的寫照,春天的塵菌承風飛起,歷經夏秋冬的轉變,時間與年復一日的流轉透過了結尾春天的塵菌揚起,立刻有著時間流逝的感覺,然而不變的是那種感情與生活的態度,我覺得這是這部片相當厲害的地方,沒有主線的敘事與時間上的流轉,將他回憶中的對小鎮的感情回憶相當完整的呈現出來,不會凌亂反而讓人深深了解與體會到費里尼記憶中的家鄉,以及他對家鄉的感情。

I Remember 2.jpg

[阿瑪珂德]真的一看就會是一部大師所拍出的作品,劇情面的格局就相當的成熟,沒有特異主線卻能夠把想要表達的內容與感情,相當完整的表現出來,在許多的故事之間都拿捏到相當好的一個平衡,那種對家鄉的感情,與蓋馬丁的[夢遊冰雪地](My Winnipeg)有著相當類似的調性,但兩者的手法卻完全不同,無論是幻想或是直接的念白,時間與時節的組合,其實在現今這時代來看,[阿瑪珂德]仍是一部相當好看的作品,這樣傑出的作品自然也就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我想這也正是[阿瑪珂德]厲害的地方。

I Remember 1.jpg

[阿瑪珂德]雖說舊片但依舊耐看,即使你不是影癡級的朋友也很適合觀賞,但如果是影癡級那就絕對不能忽略費里尼的[阿瑪珂德],這是一部好看的電影,也是一個充滿個人感情的電影,也是費里尼留給觀眾以及他的家鄉的一部傑作。

筆者評分: 9/10

觀賞地點:台北金馬奇幻影展

李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nglourious Basterds.jpg 

這部電影的導演是昆汀塔倫提諾,意思就是說你絕不能奢望這是一部正經的電影,連片名[Inglorious Basterd]中的Bastard(混蛋)都被昆汀惡搞故意拼錯成Basterd,從這一點你就能看出導演的行事風格絕對是惡搞到一個極點,片名直接翻譯就是不光榮的混蛋,只有怪才昆汀才會拍出這樣的電影。

劇情從一開場便是一場納粹屠殺一個猶太人家庭的戲,只有女兒蘇珊娜存活下來,過了幾年後,有一群被稱作惡棍特工的美籍猶太特種部隊,以迅速殘忍的手段在納粹軍隊中引起了一股畏懼的風氣,而多年前存活下來的蘇珊娜繼承一個電影院,依靠經營戲院過活,然而因為一名愛慕她的德國軍官而有機會在她的戲院舉辦一場電影首映會,希特勒與殺害他家人的漢斯藍達中校都會到達現場,蘇珊娜心中也因此產生了一個復仇計畫,另一方面,惡棍特工與一名雙面女間諜所提供的情報,決定聯手準備在這場首映會上刺殺希特勒......

Inglourious Basterds 2.jpg

雖說這部影片有歷史事件的成分在,但昆汀可不打算乖乖的遵循著歷史事件來演,也因此觀看本片的朋友千萬別抱著觀看歷史片的心態,不要將政治立場或是針對歷史的批判帶入影片中,因為這部片絕對是部不正經的電影,也不是要替大家上歷史課的,基本上是不用管什麼歷史正確性,反正導演就是要顛覆惡搞就是了,也因此在這篇影評我要特別針對的是克里斯多夫華茲的精湛演技與昆汀特有的電影風貌,首先先替大家提供一些電影資訊,克理斯多夫華茲在片中是飾演殘忍的納粹中校漢斯藍達,[惡棍特工]的角色相當的多,影片也是採用篇章式的方式進行,也因此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主角,即使要掛名男主角照理也是飾演惡棍特工的隊長的布萊德彼特,然而克理斯多夫華茲卻以壓倒性的演技蓋過了片中所有的演員,也因此讓他在去年的坎城影展上榮獲最佳男主角。

Inglourious Basterds 1.jpg

這次的奧斯卡是以男配角的方式提名,得的是實至名歸,只不過我個人認為惡棍特工的團隊與奧斯卡都能夠不要考慮其他因素(例如本片名正言順的男主角),提名克理斯多夫華茲角逐男主角獎,雖說不可能出線但以他在本片的優異表現實在是應該提名他的,相較於坎城直接略過布萊德彼特的豪邁,奧斯卡還是顯得保守很多,不過還是恭喜他拿到最佳男配角,從一開場的就突顯了克理斯多夫華茲的那股狡詐與計謀多端的氛圍,從隱藏猶太人的一家人對比了克里斯多夫的冷靜,甚至是從容不迫的態度,在那股看似一名極為客氣的客人的外表之下,都能感覺到不尋常(詭異)的氛圍,當農場主人拿出菸斗抽菸時,這位中校卻拿出一隻大的嚇人且突兀的煙斗,不禁令人發笑卻又極不真實,還滿佩服導演昆汀塔倫提諾的執導功力,加這場戲拍的極度挑撥神經卻又有著一股變態幽默在,而且從一開場就令人無法將眼光從克理斯多夫華茲身上移開,那股變態與瘋狂的演技呈現相當厲害。

Inglourious Basterds 3.jpg

影片本身充斥著許多相互欺瞞與狡詐的對手戲,從惡棍特工脅迫納粹供出情報的戲就能看出導演昆汀的惡搞趣味,這裡介紹了惡棍特工成員的一些背景,採用的手法近似他的前作[追殺比爾]那種介紹出場的手法,特有的字卡與B級惡搞風格,鮮明的風格讓人一看就認出是昆汀的作品,除了這場戲之外,還有例如蘇珊娜利用愛慕她的軍人所產生的復仇計畫,雙面女間諜在酒館中的間諜行動等,多線的結構與篇章式的敘事方式,導演一步步有技巧的推向後面高潮,然而昆汀的厲害也就在此,在我們也許開始預期會發生甚麼事情時,卻開始推翻這些的猜想,例如酒館士兵的求饒與妥協,最後卻是出乎意料死於他所饒過的敵人,後頭的愛慕軍官的愛戀與遺憾卻招致了蘇珊娜無所避免的復仇的代價,當我們看到劇情聚焦在一塊時,事情真正的關鍵點卻是在別處上演,這也更顯得當中所有角色的諷刺與付出的代價更顯得無用,導演昆汀大大的擺了角色與所有觀眾一道。

Inglourious Basterds 4.jpg

當然昆汀的惡搞與特有的B級血腥趣味塑造了[惡棍特工]的另類與突破類型的模式,然而最後的結局卻顯得毫無驚喜可言,惡棍特工的惡劣與混蛋的表現,在克理斯多夫華茲的強烈表演下就已經失色許多,最後的回馬槍更顯無力與說服力,演技被比下去且劇情的轉折也不夠有力道,結尾可以說是這部影片的最大敗筆,角色之眾多也就容易模糊焦點,不夠搶眼的也容易被犧牲掉,布萊德彼特所帶領的惡棍特工說是主角卻是犧牲最多,在克里斯多夫的狡詐與混蛋氣息濃厚的比較下,反而比較像小混混,而飾演蘇珊娜的梅蘭妮羅蘭相當稱職了演出這個角色,不過我覺得這個角色的張力可以在更顯現出來,比較大的驚喜反而是黛安克魯格飾演的雙面女間諜,表面是知名女明星內裡卻是不折不扣的雙面諜,活力搶眼的表現讓她在一群男人當中反而較為突出,一些士兵角色、希特勒以及電影導演等都沒有突顯出來,我想倒不是演員素質不齊的原因,而是本身內容的侷限以及昆汀的特有的風格下的犧牲品,在演員的展現這部分昆汀沒有拿捏好,只有少部分演員的演技大綻放更顯得角色不平衡。

Inglourious Basterds 5.jpg

整體而言,[惡棍特工]還滿好看的,當然是要能接受昆汀塔倫提諾的風格的觀眾才比較能接受這部影片,然而一方面也有太多因素讓我覺得惋惜,而且缺點的明顯也讓人無法忽視,劇情的後來極速衰退與演員的演技極不平衡,這也表現出昆汀在很多方面極為傑出,卻也容易顧此失彼,無法面面俱到,這是[惡棍特工]非常可惜的地方。

筆者評分: 6.5/10

觀賞地點:租片

可看性:克理斯多夫華茲壓倒性的演技,昆汀塔倫提諾的惡搞風格

李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Broken Embraces.jpg

這部影片完完全全就是一部阿莫多瓦的典型電影,之前就聽聞這部的評價普通,我個人看完之後大概就瞭解了原因,整體而言[破碎的擁抱]不會是近年來阿莫多瓦最精采的作品,然而像我一樣是阿莫多瓦影迷的觀眾仍能夠從中找到許許多多阿莫多瓦特有的印記。

[破碎的擁抱]會是一部對阿莫多瓦電影不熟悉的朋友很好的一個入門電影,因為那種特有的通俗魅力相當的明顯,新的影迷一來可以了解阿莫多瓦那總是通俗、冶豔的風貌卻又溫柔的厲害,對老練的影迷則是從中回味阿莫多瓦的風貌甚至找到對以往作品的回憶。

Broken Embraces 1.jpg

女主角是一名懷有明星夢的女孩,因為父親重病急需要錢,這時迷戀他多時的上司這時插入幫忙,因人情不得不委身於他(看到這我就想好"阿莫多瓦"的劇情),上司幫助他成就明星夢卻為了牽絆住女主角而出錢擔任製片好隨時監視她,然而在拍片過程中女主角卻又與導演墜入了一發不可收拾的熱戀,上司由愛生恨於是開始拆散這對情人......,光是劇情就很阿莫多瓦的味道,偷情、金錢、情殺,前半部的影片分為兩部分一個是男主角現今回溯過往,另一部分就是女主角與上司在一起的過程,我們能理解兩人之間有段情,而這段感情已被塵封已久,真相為何開始逐漸的的拼湊起來。

Broken Embraces 4.jpg

本片的演員一竿子都是阿莫多瓦的老班底,女主角潘妮洛普克魯茲不用講,飾演男主角的經紀人是[玩美女人]的好鄰居Blanca Portillo飾演,而在[玩美女人]裡飾演小潘潘的妹妹的Lora Duenas則客串一名讀唇者,在片中有著相當喜感的演出,其實包括劇情許多地方都讓人聯想到阿莫多瓦之前的電影,片中有一名男導演找男主角拍片的場景就令我想起[壞教慾]裡兩位主角談拍片的事,恰巧的是[壞教慾]與[破碎的擁抱]都有著劇中劇的呈現,片中也有著切著鮮紅水果的畫面,這也早在之前的電影就有出現,片中所拍的那部[女孩與手提箱]聽說跟阿莫多瓦許久以前的[瀕臨崩潰邊緣的女人]幾乎一模一樣,整個影片彷彿充斥著許許多多阿莫多瓦的簽名一樣,令人想起也回憶之前的電影,這也說明了阿莫多瓦的電影是能承受時間的沖刷的傑作。

Broken Embraces 2.jpg

我一直認為阿莫多瓦的電影相當的溫柔,而且包容力相當的大,無論是劇中女主角的移情別戀,暗中偷情,阿莫多瓦都能以包容力來看待這樣的女性,即使是男主角的經紀人隱藏多時的祕密,在驚爆內幕的戲都處裡的相當感人,而Blanca Portillo演得相當好,那種說不出口緊緊抓住的祕密都表露無遺,然而那邊說祕密卻又邊向酒保點酒的行為卻又有著一股阿莫多瓦的幽默,而小潘潘與阿莫多瓦已經第四次合作,當中一場銀幕上與現實同時向上司表達已經不愛的告白,畫面上畫面下的演技仍然教人佩服,而那股令所有人圍著女主角繞的美艷、風騷與冶豔,也都透過小潘潘的演技散發出來。

Broken Embraces 3.jpg

[破碎的擁抱]對初次探索阿莫多瓦的影迷是相當好的一部入門作品,一來影片沒有過多嚇人的情節,而阿莫多瓦特有的溫柔仍貫穿整部影片,而一貫的幽默又不時迸發,而那淡淡的傷感,美麗的愛情,極度通俗的情節與魅力,仍然為阿莫多瓦這位導演喝采。

筆者評分: 8/10

觀賞地點: 1月9日新光影城

可看性:阿莫多瓦的印記,小潘潘與Blanca Portillo的演技,通俗的劇情與魅力,冶豔的風格

適合觀眾:阿莫多瓦的影迷絕不能錯過,喜歡愛情題材的觀眾,喜歡小潘潘的朋友

李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