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lay (1)

 今天去看了台北電影節的開幕片《Play》,很開心呢!一進場,整個中山堂都是各型各色的抱枕,挺特別的。今年選看《Play》的理由,一是我今年是採邊看邊買的方式參加北影,《女朋友,男朋友》買不到,所以就來買這一部,況且又是今年焦點導演的電影,當然值得朝聖一番,二來是我不想挑太過熱門的電影,這樣也許可以在一些容易忽略的角落上看到奇特的佳作。坦白講觀看《Play》的過程真的是叫我如坐針氈,並非是電影沉悶,而是這部電影打從運鏡到選材都不是能讓觀眾看得太輕鬆的一部電影,它讓我聯想到麥克漢內克的《隱藏攝影機》(因為同樣都碰觸了種族議題),這位新銳導演魯本奧斯倫的執導成績確實讓人刮目相看,同時電影也犀利的碰觸那模糊的灰色地帶,並非只是單純的種族摩擦問題,這些因素在在都讓這部電影的片名有了一種詭異且反諷的味道。

play 2  

先從劇情上來講,影片中有五個非裔黑人少年,經常藉著假稱手機被別人強走,強迫加上口語上的威脅來行搶劫之實,整部電影也就以他們強迫另外三名孩子(兩個白人一個華裔)的整個過程為主軸。不過這就讓人質疑這部電影的觀點了,這部電影難道是在醜化非裔族群嗎?其實看到中間你會發現導演的觀點其實並未陷在表面上的種族議題,因為我們既看到非裔少年也會因為同伴的臨陣脫逃而對對方暴力相向,白人少年也會因為事情的走向而責怪彼此是導致落此下場的主因,前面剛開始甚至有一場白人少年推派華裔少年出去談判的戲碼,這就證明了這部電影並非是要指誰對錯。整部電影最為可觀的部分就在於導演呈現了夾雜在這兩群少年(或是彼此之間)的暴力與道德問題,尤其是黑人少年的肆無忌憚的舉止,讓人看了相當的氣憤也害怕,而白人少年的彼此指責以及忍氣吞聲也都難讓人認同。也因為編導將焦點全集中在小孩子身上,那種自然的表演以及宛如紀錄片的氛圍,更是使整部電影的力道加深。

play 3  

影展手冊的介紹描述到這部電影的鏡位刻意限制觀眾的角度,這樣的限制對我而言更像是刺激觀眾思考,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時空下發生的一部分事情,他不見得全面,也不必然真的指出了什麼特定的問題(你也可以簡化成這就只是一群孩子之間的霸凌事件),但是我在觀看整部電影的過程中,我腦中所想的都是鏡頭之外的事情,那些意在言外的冷漠或是忽視,在瑞典美好的表象之下,是否依然有著難以解決的問題?種族問題真的只是因為膚色的不同嗎?貧富問題是否也牽涉其中呢?這樣單純的拍攝方式卻逼出了極詭異的氛圍與複雜的處境,影片到了最後一場大人之間的爭鬥(都是白人),彼此之間根本就都不了解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卻彼此指責,暴力一觸即發,而做為全知的觀眾真的就能夠有著最透徹的思考嗎?我想並不必然,作為第一部北影的電影,看的相當的辛苦,卻也思考的很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李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