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評分方式 ★★★★:excellent ★★★:good ★★:average ★:poor ╳:bad

目前分類:噤聲/吶喊2011伊朗電影節專題 (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The Circle.jpg

噤聲/吶喊伊朗電影節 導演:賈法潘納西


伊朗電影節到目前為止我最喜歡的電影大概是《花樣足球少女》,但我評價最高以及最讓我欣賞的則是潘納西另一部得到威尼斯金獅獎的《生命的圓圈》。這部電影給我相當多的思索以及感受,即使是已經看完之後的幾天,我不時都還是在思索者影片中每個女主角們所發生的故事,以及那無形的壓迫感。尤其是影片的結構與形式,讓片名所意指的圓圈有著宛如輪迴般無法掙脫的感受,而那頭尾呼應的畫面以及影片中輪舞般的故事架構,讓這部電影有了一種極為精準且令人折服的力量。而那股極為不自由的氛圍無止盡般的蕩漾在這整部電影當中,故事與手法都直逼得人喘不過氣。

The Circle 1.jpg  

影片的開頭是在一家醫院的產房外,畫面上只有一個小窗子,一名老婦著急的想要知道女兒所產下的孩子是男孩還是女孩,接著護士便告訴她剛誕生的孩子是女生。老婦反覆的詢問護士,確定是女孩之後老婦相當的失望,面對前來的夫家的人,老婦只敢扯謊同時便趕忙下樓走出醫院。鏡頭就隨著失望且擔心的老婦走出醫院,然而到了醫院外頭之後,鏡頭卻不再跟隨著老婦,反而聚焦在三個女人上。這群女性的其中一個同伴Maedeh被警察帶走,我們還不太知道發生了甚麼事,只知道這群女性在籌錢準備車資,,剩下的兩位Arezou以及Nargess不斷籌錢,終於可以搭上離開的公車到別的地方展開新生活,但Arezou退縮了,因為害怕再次面臨失望的痛苦。剩下的Nargess在抵達車站後準備要搭上另一班直達目的地的公車,但公車上卻有警察盤查,獨自一人的她一定會被懷疑,因此她錯過了這班車。最後Nargess試著尋求另一個朋友Pari的幫助,卻被她的家人趕了出來。Nargess離去之後,鏡頭也隨之離開了她。

The Circle 2.jpg  

影片就像是輪舞一樣,不斷的聚焦在不同處境不同際遇的女性,若說《煙花星期三》體現了女性從內在所引發的壓力,那潘納西的《生命的圓圈》就是表現伊朗女性在社會上以及環境上所被逼迫的處境。我得說這整部電影帶給我的緊繃感比起《煙花星期三》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潘納西一開始便透過一名老婦擔憂自己女兒與孫女的情形表露出伊朗女性的困境,但從醫院外來到外頭之後,鏡頭一轉,又是一名女性受到不自由的對待。我觀影的過程當中不停的思索,為什麼她們要逃跑呢?又是什麼在迫害她們呢?這樣的迫害竟然能讓Arezou害怕到不敢追求新的生活。Nargess在買車票的過程中就盡顯了各方面不自由,只因為她是單獨一人,售票人員不願意賣她票,只能苦苦求勸之後才肯賣給她。我很喜歡一個鏡頭,Nargess在買了新衣之後走下樓梯前往搭車時,卻突然止步表情驟變,然後轉身快步的離開。潘納西不需要刻意去拍到底是什麼阻止了這名女性,整個環境上有著太多的不自由與束縛,讓Nargess只差一步就能離開的希望破滅。整部電影到此為止,那個輪舞般的形式不僅大膽的作為一個伊朗女性切面,同時也像是一個不停輪迴的過程一樣,每一個女主角都在演繹伊朗女性的悲歌,每個女性的處境皆有所不同,但卻都有著同樣的畏懼。那個片名Circle圓圈,不僅像是表示著這部電影的形式,我認為更像是一種束縛與困境的象徵。

The Circle 3.jpg 

在Nargess離去之後不久,Pari也隨之離開了家,前去尋求她的朋友幫助她。從她的部分我們才知道,原來這些女性都是剛從監獄逃獄出來的,也因此才戰戰兢兢的躲避警察。Pari前去尋找一位過去的牢友,那位朋友現今在醫院做護士,也嫁了人,但卻因為Pari的來訪而心生緊張,因為他的夫家從未知道他的過往事情。Pari懷了孕,而她的男友也已經被判刑處死了,Pari希望她能夠幫助她墮胎,她的朋友礙於夫家不願幫助Pari,Pari只能離去。就在路上看到了一名母親企圖將女兒拋棄在旅館門外,彷彿那就是Pari與蔚出是孩子的未來寫照。影片也隨之轉往這位母親,母親希望孩子能有一個更好的生活而拋棄她,即使是收容所都好。母親看著孩子被警察帶走之後,茫茫然的走在路上,隨便搭上一輛車,沒想到那是警方"釣魚"的陷阱。在警方為難另一位阻街女郎時,母親趁亂逃走,阻街女郎被警察帶回牢房裡,所有的女人通通都在裡面。

The Circle 4.jpg  

潘納西的這部《生命的圓圈》讓人看到一種極為精準的力道,片頭產房的小窗子與片尾牢房的窗子極為相似也相互共鳴。不僅頭尾畫面讓這部在一天之內的故事與片名Circle有了巧妙的聯結,更讓我難忘的是最後所有女性都在牢房裡的意象。整部電影不僅是敘事上像是一個輪迴,更藉由產房與牢房畫面的連結,彷彿意指從出生開始就是一個無止境的困頓。由Pari與朋友的對話就能夠看到這些女性所受的束縛是來自於各方面,沒有男人陪伴的Pari甚至無法去旅館投宿。母親捨棄自己女兒的作為,更是為難女性的困境。被逮的阻街女郎從頭到尾不發一語,同車的男人不斷將罪行推到女郎上,她的沉默就像是一個無聲的抗議。我不僅僅思考這些女性的不自由與困頓到底是什麼造成的,是什麼讓一個母親得丟下自己的女兒?是什麼讓阻街女郎完全沒有一絲的反抗?這部電影不僅僅展現了一種極為精準的敘事功力,更強烈的將影片所處的環境氛圍完全展現出來,而這些女性背後所隱含的枷鎖,都透過這些女性的遭遇完全表現了出來。

The Circle 5.jpg  

影展手冊上提到了潘納西現在的遭遇,他被限制不得拍片二十年,同時也不能出國與受訪。從片中女性的處境再看到現實的處境,讓人更加難以忘懷影片所傳達的訊息。我認為《生命的圓圈》是一部傑出的電影,如同《花樣足球少女》一樣,潘納西並不只是完全在控訴,在這些女性的遭遇中除了隱含著批判的議題之外,更有著那股女性豐沛情感力量以及那自由的渴望。影片最後牢房外警察所喊的名子與片頭產房的名子是相同的,這個名子指涉著牢房內的女人們,也指著所有的女性,潘納西藉由這個名子做了意在言外的指涉,更有著一股隱含其中無聲的抗議。

筆者評分: 9/10

觀賞地點: 國民戲院影展

影片資訊:《生命的圓圈》曾在2001年在台灣上映過,也是台北電影節的開幕片,發行商是優士電影公司,現在要找應該有些困難了,不過應該還是能夠有機會看到。

文章標籤

李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Fireworks Wednesday.jpg 

噤聲/吶喊2011伊朗電影節 導演:阿斯哈法哈蒂


連續看了兩部相當沉重的電影且恰巧都是以女性為主軸,分別是阿斯哈法哈蒂的《煙花星期三》以及賈法潘納西拿下金獅獎的《生命的圓圈》。雖說都是以女性為主軸,但兩部電影的方向與形式可是大不相同。我覺得這兩部電影恰巧呈現了兩個面向,前者《煙花星期三》是以女性內在不安的心理為出發點,而潘納西的《生命的圓圈》則是看從外在環境與體制是如何壓迫女性的一部電影,正因《煙花星期三》是以內在心理為主,影片中所呈現的情感與議題其實是可以放諸四海的。雖說我觀影時多少還是不免思考是否有伊朗的環境因素,不過導演將所有焦點都集中在心裡層面,因此這並不是一部控訴性別不平等的電影,反而是一部很細膩呈現女性在不同的面向與情況中,所感受到的心裡描繪。

fireworks-wednesday 1.jpg 

影片大致上的劇情是一個準備要結婚的年輕女子,一早在人力仲介下找到了一份清潔工的兼職,接著便前往雇主家幫傭。雇主的太太是個深受憂鬱之苦的婦人,她懷疑著自己的丈夫與隔壁離婚的美髮師有染。美髮師則是自己一個人生活,卻因此惹來社區鄰居的疑慮,房東也因此希望她搬離此處。阿斯哈法哈蒂用了三個不同處境的女人來呈現她們所面臨的許多不同的困頓,表現上也藉由一名即將新婚的女子來看到這些女人的處境,同時彷彿這些情境也可能就是她以後的寫照,我認為這部電影也因此大多數時刻都有著一種相當緊繃的氛圍,充斥著懷疑的情緒,猶如影片四處不停傳來的煙花聲般的陰魂不散。

Fireworks_Wednesday 5.jpg  

我覺得這部電影相當特別的一點是它所設定的一個時間點,整部電影剛好就像是一天之內所發生的事,從白天到黑夜,這一天是祆教在新年將至的時候,傳統上要放煙花的一個星期三,這也是這部電影的片名由來。從一開始女主角踏進社區的那一刻,煙花的施放與爆破聲就從此不斷,徘徊在這整部電影當中,而那樣的煙花聲彷彿就如同影片中每位女性生活中的隱憂一樣,隨時都可能會爆發出來。這些女性的憂慮的原因都來自男性,太太懷疑丈夫的不忠因而精神不穩,而離過婚的單身女性則因其獨善一人,卻也因此遭受其他人的疑慮,阿斯哈法哈蒂不將重點放在原因,而是細膩的呈現這些女人的心境。一場美髮師一個人走在路上被煙花嚇到的戲堪稱是最令人驚艷也最為緊繃的一場戲,而最後女主角讓男主人送回家的戲,一場黑夜中的開車戲,那股疑慮不安的氣氛完完全全的鋪張在整個畫面中,導演技巧性的藉由一天的呈現讓這位女主角即將面對的新婚更有了一種詭異的不安感,新婚是迎向幸福,還是面臨更真實的殘酷?

Fireworks Wednesday 6.jpg  

整部影片到了最後,更諷刺的是影片中的男性們,理應在他們身旁的女人們都不在他們的身邊,而女主角與她的未婚夫面對的也只是一片漆黑的道路。我很喜歡阿斯哈法哈蒂對心境的描繪,不僅影像與氛圍的巧妙結合,同時有讓影片中的三個女主角有著相當出色的表演。不過可能是因為那股緊繃的氣氛讓我聯想到《四月三週又兩天》卻也不到後者給我的強烈震撼感,再加上接著看的潘納西的《生命的圓圈》更是讓我佩服,所以我認為《煙花星期三》是部出色的佳作,但不到石破天驚的地步,不過卻是讓人更加期待他在今年柏林大獲全勝的《Nader and Simin:A Separation》(譯名為《分居風暴》)。

筆者評分: 7.5/10

觀賞地點:國民戲院影展

影片資訊:阿斯哈法哈蒂的最新作品《分居風暴》已引進。之前我唯一有過印象的電影是金馬影撥放過的《海灘的那一天》,《煙花星期三》與他的另一部《死期預告》在國民戲院影展中還有場次。

文章標籤

李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offside.jpg 

噤聲/吶喊2011伊朗電影節 導演:賈法潘納西


我一直很喜歡一種所謂"舉重若輕"的電影,就是明明題材很嚴肅,但影片拍起來不會過度沉重,同時也還是具備著令人省思的部分。我認為能做到這一點的導演通常都相當的不簡單,《花樣足球少女》就是這種很典型的"舉重若輕"的佳片。《花樣足球少女》其實很好玩,就是描述一群少女足球迷們,企圖藉由女扮男裝潛進足球場中,因為伊朗不準女性前往都是男人的足球場(理由是為了避免運動場上常有的語言暴力汙染女性的身心),卻被年輕軍人們給攔下。場內的足球賽熱血奔騰,女孩們的心思既焦慮又不安,與軍人們之間開始了一場關於性別的對抗。

offside 3.jpg  

《花樣足球少女》的劇情其實相當的清楚明瞭,觀眾也能夠相當容易的了解到這是一個關於性別議題的電影,但《花樣足球少女》並沒有淪為一部只知道呼喊口號,不斷的痛批性別不平等的流俗電影,這部分就仰賴著賈法潘納西說故事的能力啦!!影片中的少女們因為無法看到足球賽而焦慮不安,但賈法潘納西不光只是刻劃女孩們的心情,同時也呈現了軍人的處境,他們並不是故意要阻撓女孩們,而是礙於規定,同時這樣的規定反而也造成了軍人們無奈的心境。他們可能會因為縱容女孩而遭受到斥責,甚至是使得她們的責任加重、無法放假等,軍人中也有人熱愛足球卻也因為這些女孩而無法觀賞,也就是說賈法潘納西在這部電影中同時呈現了兩邊的觀點,是什麼造成了這些問題,其實就是那條不適切也不合宜的規定了。

offside 4.jpg  

沒錯!賈法潘納西的用意不再批評,而是指出這樣的規定他的荒謬之處。影片中更安排了一位老先生,這位老先生是來尋找他的女兒的,但在茫茫人海中根本無法找尋,影片透過這名老先生呈現了伊朗男性對女性的一些固有概念,但我認為這樣的角色所呈現的更多其實是指出這樣對女性不公平的處境是何等的荒謬,如果不是這樣的規定這位老先生也不用這樣到處尋找他的女兒了。其實影片中還呈現了更好玩的一點,影片中的男性並不反對女性到足球場上,有父親偷偷挾帶著女兒進場,在檢查哨時故意裝病使得他們得以混進去,甚至影片開場沒多久車上就有一名年輕男孩說要幫助女主角混進去。賈法潘納西的這部電影雖說簡單,但內容卻極具深度,不用批判的態度而是指出荒謬之處,不僅確實指出問題,同時也使整部電影得以有一種更為寬宏的看法。

offside 5.jpg  

影片的後半段其實是最叫我喜愛的部分啦!!軍人與女孩之間的關係從一開始的敵對逐漸轉換,導演將這個部分拍的自然且幽默。影片中有一段是一名女孩要去廁所(然而足球場沒有女生廁所,夠荒謬吧!),於是一名軍人辯護送他前往男生廁所,同時也保護不受其他人的打擾,就在軍人與想上廁所的男人發生爭執時,女孩卻趁著男人阻擋軍人時逃跑(又是一個有趣的現象),然而最後女孩為了顧慮軍人的處境於是自個兒逃回來。基於這樣的態度,我們可以看到女孩與軍人之間的關係並不是敵對的,反而逐漸變成一種相當有趣的互動。影片後半軍人們要帶著女孩前往拘留處時,軍人下車買飲料給女孩解渴,然而卻刻意停在一個有實況轉播的地方,甚至還想靜辦法修好車上的廣播好讓所有人都能知道比賽的情況,軍人與女孩之間的轉變讓人看到了賈法潘納西的溫柔觀點與寬容態度。就在伊朗隊獲得勝利之後,女主角的告白更使得整部電影充滿情感上的張力,讓《花樣足球少女》不只是指出問題,同時也帶著一種令人動容的態度來看待這整個事件。

offside 1.jpg  

《花樣足球少女》一點也不沉重,反而讓人再省思之餘,也會為影片中的情節感到會心一笑,同時也讓人看到賈法潘納西的溫柔觀點。這樣的電影不僅好看也不失深度,影片拍的舉重若輕更展現了導演的實力與說故事的能力。也許劇情簡單,但情感與內容卻十分精采且令人感動,這才是我認為一部電影最重要的部分。

筆者評分: 8/10

觀賞地點:國民戲院影展

文章標籤

李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Ayneh.jpg  

噤聲/吶喊2011伊朗電影節 導演:賈法潘納西 Jafar Panahi


作為第一部我在這次國民戲院所舉辦伊朗電影節的第一部電影,賈法潘納西的《誰能帶我回家》可真是一部難得的奇片。劇情的前半段很像伊朗傳統給我們印象的兒童電影,主角女孩米娜是一個小學一年級學生,一開場就是左手裹著石膏,獨自一人在校門口等待著媽媽來接他。媽媽遲遲未出現,無奈的老師只好請一名中年男子載著米娜到她所熟悉的公車站,然而米娜卻上錯了車,在車上還被一名老婦訓斥,下車後一名司機幫助米娜搭上正確的車,卻被旁邊不知情的人員趕下車(原因是他所站的地方是男乘客的區域),然後又被司機給訓斥怎麼不好好在車上等他。米娜焦急的心情盡顯現於臉上,焦慮的心情不斷上升,接著便出現了本片最驚人的爆點啦!!

The Mirror 1.jpg  

"我不演啦"這一句話大聲的從米娜的嘴裡說出來!我整個人就是驚訝到一個極點,這還是我頭一次看電影看到演員罷演的情形。米娜將假石膏脫下手之後立刻跳下車,邊生悶氣同時要工作人員將她的衣服拿給她。這該怎麼辦才好?女主角竟然不演了,主角不演了,那這部電影怎麼辦?這樣還能拍下去嗎?沒錯,賈法潘納西真的夠厲害,在這種情況下,他還真的繼續拍下去。工作人員不停的勸說且也想了解米娜罷演的原因,但米娜表示她要回家的堅決態度,讓一旁的導演決定故意讓米娜身上還帶著麥克風,接著便讓米娜自個兒回家了。

Ayneh 1.jpg  

其實這樣的轉變相當的有意思,從影片上的類型來看的話,這部電影等於是從一部劇情片跨越到紀實片,但其實讓我更覺得驚人的是這部電影的主旨並未受到影響,同也有了一種真假虛實的辯證關係。罷演之後的米娜自個兒回家,但米娜並不記得他家的路叫甚麼名字,只能藉由印象同時向路人問路。後半段的電影就是藉由米娜身上的麥克風收音,導演與攝影機則尾隨在後偷偷的跟拍,也因此後半段的影像是相當混亂的,不時出現音像分離的情形,譬如說米娜在與路人說話,但導演的車子還在別的地方塞車中,然而這樣的氛圍反而確實的傳達出了真實性。而米娜回家的過程同時與電影中的女孩不斷迷路的遭遇十分雷同,我們所看到的角色是電影中的米娜,亦或者是身為演員的米娜呢?後半段的混亂雖多少讓人吃不消,但也使前半段的劇情更具有說服力,後半段的部分成了前半段虛構劇情的最有力的證據,導演不僅透過這麼前衛的方式使電影能夠繼續拍下去,維持本片意旨的同時更豐富了本片的層次,雖說後半段的部分有些令我不耐(我想一部分原因是我精神不是很好,而米娜則是一直在問路或是迷路加上鏡頭實在亂的不行),但卻盡顯了導演的功力與才華,使得這部《誰能帶我回家》有著非常不一樣的神采。

The Mirror 2.jpg  

做為第一部認識賈法潘納西的作品,我認為《誰能帶我回家》是一部非常具有前衛性與挑戰性的一部電影,也許我並不全然那麼喜歡這部電影,但這部電影讓我對這位導演佩服的五體投地。如果說《誰能帶我回家》展顯了這個導演挑戰形式與敘事的功力,那他的另一部最近的作品《花樣足球少女》就展現了他深具觀點的說故事功力了。

筆者評分: 7.5/10

觀賞地點:國民戲院影展

文章標籤

李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